找到相关内容1148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介绍印顺导师

    而选择北传(依“人无我”原则),也不会盲目地推尊南传为原始佛教(依“法无我”原则,原理后详。),他从这找出了一条中道的研究道路。原来,部派虽然复杂,但它们还是从大众部和上座部个根本系统陆续分支...无法运用“诸行无常”法则来作思想史的正确研究了!   叁法则之 “诸法无我”   其次就是“诸法无我”法则,这可分两个部份来谈:一是“人无我”,一是“法无我”。所谓“人无我”,是要抛弃主观的偏见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687247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修行皆未得其法,而本性均未得其真也。   至若任病,全以外道的“中道”,并庄子的“放达”为注脚。中道的见解,就是不着,不落有无。从前佛在世的时候,有一个很有名的外道叫做大慧,他和佛来辩论。他的宗旨...   龙树菩萨破乘外道,《大智度论》说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属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中因有,因缘所生,是相对的。“前面已灭,后面不起。”是空无所有。“十法界之中,但起一念佛界,时时觉悟,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极端中加以抉择,然后得出不着的中道主义看法。这样,它的观点就有些接近辩证法了。佛教以缘起论为依据阐释人生现象,提出了"四谛"说。"四谛"的组织是以苦谛为根本,以道谛作为人生解脱的理想途径,强调离苦...什么材料做的,弓是什么形状的,是从什么方向射来的,等等,本末倒置,没有任何益处。可见,原始佛教哲学基本上是一种关于现实人生的人生哲学,是当时社会的分裂和人的本质的分裂在意识层面上的投影。   、原始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组合;无相之法,不落真假。虔诚精进,一心不乱,假法也可变成真法。史载,康藏边有一老妪,结蓬独居,三十余年,一心诵念六字大明咒,渐至心不杂乱,如入禅定。其计数之豆,能自动从一边跳到另一边。有一得道...今人接近。如太虚大师有《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》、《楞严大意》、《如来藏心迷悟图》、《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》。圆瑛法师毕生精研《楞严》,于上海圆明讲堂创立“楞严专宗学院”,作有《楞严经讲义》。   、《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辽代佛学的圆融思想

    假亦尔,即圆教之行相。”天台的三止、三观、三谛体现了华严的圆融无碍精神。如就境论,法法三谛,融即无拘。就心说,念念三观,亦无障碍。若渐熟习,更带三止,空观即带体真止,假观即带方便随缘止,中观即带离...《菩提心戒》、《诸经戒本》等。诠明对法华、般若、净土、唯识都有研究,著有《法华经会古通今钞》十卷、《法华经科》四卷、《法华经大科》一卷;《金刚般若经宜演科》卷、《金刚般若经宣演会古今通钞》六卷、《...

    李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5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

    相,局念拘身,奚不放旷纵横,虚怀履道?”《万善同归集》中回答说:“此破执情,非祛戒德,若见自持他犯,起讥毁心,戒为防非,因防增过,如斯之类实为迷倒。《净名经》云:‘非净行非垢行是菩萨行,故不著持犯...这样自然也有助于“持戒”。延寿佛学的根本特点在于“以心为本”,在延寿的著作中,强调戒定关系的地方并不多,他更加强调戒、慧关系。   、延寿对于“五戒”等基本戒律的论述   五戒即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995094.html
  • 诸法性空论

    了真假之辨,从而克服了六家七宗时代般若学解空的局限性,推进了中国佛学思想的发展。   僧肇非常熟练地运用了从罗什那儿学来的中观般若学“非……非……”这一不落的论证手法,对世俗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作...只是假法,故仍无所得,毕竟是空。这被认为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,即中道实相。为了阐明这空无所得的道理,三论宗继承并发挥龙树中观学派的思想,立破邪显正、真俗谛与八不中道说。   三论宗诸法性空论是建立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2795582.html
  • 拈花微笑”公案析

    转妙理不可不知。如果我们认为佛真的一无所传、迦叶也是一无所得,则是大错了。凡夫无信而作此见是阐提因。佛教徒作此见则是谤佛毁法。乘人作此见则是堕于,即顽虚空见和断灭空见,此见不除大乘佛法不能成就。...结束,其中奥义费捉摸。   由于它的奥秘深晦高远难测,非一般凡夫乃至乘圣者之所能解了,再加上种种外障力量之阻拦,没有人敢于妄发议论这是必然的。“佛经一讲就是错,佛理一说就是偏。非语言,非文字,不可...

    卢守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996374.html